shadouhui.cn

成功源于坚持

0%

不怕洗,就怕诱


最近的市场,确实容易让人产生浮躁的情绪。

从最近留言区其实也可以看出不同人的心思。

有人见一根大阳线后,怕踏空反身追涨想博短线。

有人怕自己跑不赢市场,反复追涨杀跌换来换去。

有人自己持仓十连阳还没涨10%,就觉得情绪低落。

从结果来看,我觉得最近“追来割去”的交易,可能结果并不是太舒服。

你刚看好去追涨,反身开始调整了。

你刚恐慌割了肉,反身又开始向上。

其实市场一波缓慢拉升后(已经迈过了上次反弹高点),目前不就是在一个区间内调(搭)整(台)么?

所以我是觉得,市场慢慢来才是最好最舒服的。

不怕短期洗掉不坚定的持仓,就怕无脑加速开始诱多!

所以从短期的结果看,换来换去可能倒不如拿着不动更不影响交易心态。

至于有人说“十连阳”还没涨多少,那么我觉得要先看看之前跌了多少。

比如这波SZ50其实涨幅还是不错的。

可如果拉长周期看,如下图(周线)。

从高点算,不但已经跌了近2年,价格也被腰斩了。。。

那么最近一波上攻(虚线)来看,其实只是把加速向下阶段收复。

2年前高点进场的资金,解套还是遥遥无期的。。

再比如这个品种,如下图(日线)。

某个品种(图上)与市场(图下)进行的对比。

一波较大幅度的调整后,市场(图下)已经率先发力向上加速,并且突破了之前向下调整的高点。

可这货(图上)如果与市场(图下)进行对比,明显给你的感觉就是非常弱势,跑不赢市场的表现。

比如市场都新高了,可它连下跌区域的一半还没收复。

所以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跑不赢市场,是不是根本没其它大资金呢?

虽然短期肯定是弱于市场,可换个角度去想。

虽然是跟随市场调整,可明显调整的力度并不大。

所以在跌幅不大的前提下,虽然说一根大阳线就能拉过新高,但如果短期不想启动,或没有启动条件,此时拉升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呢?

倒不如在市场已经把“舞台”搭好后,故意压住不动,慢慢洗掉不坚定的持仓。

毕竟在底部区域,之前跟随市场向下调整跌幅不是很大,所以短期看似弱于市场,实则强于市场!

所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明明买对了品种,可总是拿不住或在启动前卖出。

因为当你买入后,你每天都在期盼它能一飞冲天。

可启动只有一次,其它大多数时间都是萎靡不振的反复震荡。

但凡有一次你熬不住了被洗下车,那么就会前功尽弃。

“低位潜伏”最重要的是——空间

2023年1月11日


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向上空间”,恐怕就算再有耐心,可能也不会等到一个好的结果。那么问题就来了,怎么定义“向上空间”大小呢?老规矩,还是先通俗易懂地来举个例子。小明以前最好成绩是90分,可现在成绩总是在20分上下徘徊。小李以前最好成绩也是90分,可现在成绩始终保持在80分上下。那么小明努努力,下次只要考个40分,成绩同比就翻倍了。可小李再怎么努力,哪怕是超常发挥考到100分,成绩的增长幅度也很有限。所以从 “基本面” 看,小李一定是比小明好。可如果从 “向上空间” 来看的话,那么我一定会去选小明先拿我去年参与那货举例,如下图(周线)

2015年“疯牛”过后,一波“腰斩”快速向下。2017年盘了一年多以后,持续向下再次被“腰斩”。两波“腰斩”后,虽然价格始终在一个大区间内反复震荡。但在之后几年的走势中,也没能继续向下再创新低。这就好比以前最好成绩考了100分,“腰斩”后只能考50分,被再次“腰斩”后只剩下25分了。那么在之后几年的“考试”里,始终保持在25分上下反复震荡。说明它的“成绩”在几年的考验里,虽然没有长进,但也没有继续下滑,始终比较平稳。那么这里(25分)只要努努力,成绩一旦转好,就有了向上空间。去年它某些利好的影响下,一飞冲天向上来了一波加速。(如上图)价格虽然仅仅打到2017年的平台就开始转身向下。拉长周期看,可能你觉得它一波也没涨多少啊,怎么就见顶了呢?但从底部中轴线往上算,也有一倍(100%)的空间!25分的成绩转身考到了50分,虽然你觉得它离100分还很遥远,但人家的成绩却已经翻倍了!再举个例子,如下图(周线)

从底部震荡区往上看,如果拉升一倍的话,那么价格差不多就到了2015年市场最疯狂的区域了。虽然说有些品种已经迈过了那个2015年的那个“峰值”。但对于很多品种来说,想迈过那个(牛顶)高点,从目前市场的大环境看,确实还有点难。毕竟当时市场的情绪与增量,和现在不是一个级别的。

通过这两个案例,空间的问题就很好理解了。从25分考到50分,稍微努努力就已经翻倍了。可从50分考到100分,得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才能翻倍。所以市场里每个品种走势都是不同的,不要去生搬硬套。除了 “向上空间”,还要结合市场里其它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拉伸突破,高位横盘时间长。


如果你发现一只股票,拉伸突破横盘区域,突破后成交量极具放大,并且出现了堆量。让后就是不涨,另外,还会在这个区域盘整半年之久。

现在,又跌破盘整区域,此时,正确的做法是撤退。

我们理一下逻辑:

  1. 拉伸突破买入,这是教科书上写的,散户都知道。主力不知道?
  2. 突破后成交量极具放大,并且出现了堆量。为啥出现成交量放大,另外,还出现对量?说明此时有资金进入,

思考一下,此时是谁进入?只有散户进入,他们喜欢追高。

  1. 盘整时间达到半年之久。时间有点长了,这里面不确定因素太多了,不知道主力在做什么,可能主力已近利用横盘震荡整理已近出货,现在又跌破横盘整理区域,此时我认为先撤退。

    活着是最重要的,看不明白时学会休息。

走势图如下:

😊 更多内容请访问我们的公众号:点击就可以访问

遇见名师

让时间陪你慢慢变富

第五章:

主要观点:

1.熟能生巧

磨炼任何真正的一技之长,真正的核心在于长期重复。练习到想吐,别人都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你还在坚持,你就成功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累土,不要执着什么时候成功。坚持这个过程,不要太想结果。重复多次,自然就熟练了。

拥有真正的一技之长的人,都知道简单的重要性。也将是每天重复。大道至简,去寻找太多的方法反而离成功越来越远。

交易过程中,有个特别奇怪的现象。

比如基本面极好,走势非常完美时。

很多人会信心满满地看好并且买入。

如果此时价格开始向下回撤。

持仓从浮盈开始变成浮亏后。

虽然会有一些资金割肉离场。

但还有很多人是不会卖出的。

直到价格从缓慢下跌变成加速下跌。

持仓被套的资金开始出现了恐慌。

虽然该阶段还会吓出不少割肉盘。

但还会有些“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资金咬住不放。

那么最后一招,也是最有效的一招该登场了。

价格一旦开始反弹,并且开始滞涨或回撤时。

很多人就会乖乖地把筹码拱手相让。

毕竟大家都被此前的下跌给吓怕了。

生怕价格再次回撤,再次回到前期低点。

我看了看这两年我参与过的品种。

很多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举个例子,如下图。

A点:区间震荡顶端,临近突破位置。

如果你这里极其看好并且买入了的话。

那么一旦遇到回调初期,你是不会卖的。

B点:每天不断新低,持续向下阴跌。

在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下跌过程中。

虽然会有一些熬不住的资金割肉离场。

但还会有一些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死守。

C点:再次加速向下,临近破位区域。

如果你是临近突破(A点)买入的。

到目前这个区域了(C点)还没割肉。

那么我先敬你是一条汉子。

虽然你过了九九八十一难。

但不要紧,人家还有最后一招。

D点:反弹初期,滞涨或再次回撤。

这个阶段是最考验心理素质的地方。

因为这里你怕它再继续向下。

哪怕不创新低,也怕把反弹利润抹掉。

所以在交易中,就有了这么一个怪圈。

A点买入的,B点和C点很多人都能抗住。

可一旦回到D点 (虽然还没B点价格高)。

很多人也会选择在这里割肉离场。

所以大家常说,主力就差我那1手么?

不是主力差你那1手。

而是大多数人的交易风格都是如此。

看走势完美,A点临近突破时买入。

一路阴跌拿着不放,坚定持有准备打持久战。

可一旦见底反弹后,D点却自作聪明割肉离场。

此时还会给自己找一个特别好的理由。

那就是“走坏了,要破位了,还得继续新低”。

就如同昨天我们说的。

10块跌到2块,一路死拿喊着 “价值投资”。

2快反弹到3块,又怕跌回2块而割肉卖出!

想想,这是不是大多数人的交易过程?

-———

昨天有不少人留言说了这么一个问题。

说自己看了看前几年买入或潜伏过的品种。

如果拿着不动,之后都有一波比较好的拉升。

哪怕做对了一次,其实也很舒服了。

可之后,进进出出,错过了一个又一个。

大家不妨回看下自己买过或关注过的品种。

如果曾经买在过底部区域,又卖飞没拿住。

想一想,当时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卖飞?

-———-

最后总结一下吧。

如果某个品种,调整的时间与空间都很长了。

如再次出现加速向下,这是恐慌盘离场过程。

也可以认为,这是为了砸出建仓空间的阶段。

如果某个品种,上涨的时间与空间都很长了。

如再次出现加速向上,这是吸引追涨盘过程。

也可以认为,这是为了拉出出货空间的阶段。

方向比努力重要。怎么选择方面,要培养自己的判断了,如何培养自己的判断力。一方面加强阅读,通过阅读打开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认识。另一方面,积极实践,在实践中总结提升自己。

这几天大家对我去年参与那货比较关心。

因为这货自从我卖出以后。

虽然持续阴跌了近一年的时间。

但近期摇身一变,反而成了市场“最强的妖”。

其实大家主要还是想问问。

我有没有后悔到,把自己大腿给拍肿~

如下图

去年5月时,图中(A区域)开始潜伏。

虽然在那波阴跌中开启了分批买入模式。

但那种阴跌,确实把我给恶心得够呛。

虽然整体跌幅(A区域)并不是太大。

但这20%的阴跌,足足跌了近半年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你每天都会经历跑不赢指数的行情。

每天又都会看到市场里其它品种开启一飞冲天模式。

定力差点的,难免会在(A区域)阴跌过程中离场。

熬过最难的日子,便是阳光满地!

去年底至今年初,这货开启了转身向上模式。

跌了大半年,用了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

不但收复失地,并且向上突破拉出新高!

对于我这种“潜伏派”来说,遇到这种情况。

哪怕卖错,我闭着眼肯定也得卖(或减仓)。

所以当时在(B区域)对它进行了卖出操作。

短期疯狂炒作以后,必定会是一地鸡毛!

从(B区域)到(C区域)这一跌就是近一年的时间。

虽然这个下跌过程中出现过无数次反弹与快速拉高。

可如果你是(B区域)买入的,几乎已经被“腰斩”!

极度低迷跌出空间以后,开启了下一场表演!

跌了近一年的时间,用了仅仅一个月。

不但收复失地,向上又再次拉出新高!

图中从(C区域)一波快速拉升至(D区域)。

同样的剧情,同样的走势,不一样的力度。

所以就有了文章开头说的,有人问我后悔么?

毕竟近期这波从低点算,涨了近2倍啊~

可如果从年初我卖出(B区域)的高点算。

比我当时卖出的价格也仅仅高出了50%。

所以不如我们换个问题来问

如果年初高点我卖出后,它没往下跌50%。

而是(B区域)调整后,继续向上又涨了50%的话。

那么我肯定是不后悔。

因为此前的一波近70%的拉升,已经很知足了。

后面哪怕再涨,也是我能力范围外的交易了。

哪怕蒙对了一次,也是不可复制的交易。

任何事都是两面的,不如再换个问题。

如果年初高点(B区域)我没卖,它又跌了回去。

那么此时我可能会是真的后悔。

因为底部一波拉升后,大资金有了出货空间。

我并不知道主力出没出完货。

更不知道主力还会不会继续买入。

那种“被动”等待,对我来说是熬不住的。

所以从后往前看,你会觉得任何机会你都能做对。

但在实际的交易中,你就会觉得这种想法是多么的天真!

-———-

最后说下,反弹中的3个反面例子。

1:市场止跌反弹向上,它却逆势新低。

不能说绝对,但大多都是此前大幅拉升的品种。

2:市场止跌反弹向上,它却快速拉高。

先往前看,市场调整中它的走势是什么样的。

跌出了空间,可以认为是快速收复失地,不给你廉价筹码可买。

可如果之前市场下跌时,它就逆势拉升强于市场了。

说明那个阶段已经吸引了大量追涨盘进(被)场(套)。

此时的再次拉升,很有可能是为了完成二次出货。

3:市场下跌时放量抗跌,市场止跌后放量突破。

这种诱多手法,是目前市场里最不好判断的。

心理层面想一想,市场调整它都扛过来了。

市场转好它向上突破时,应该一飞冲天才对。

而不是突破后持续放量,磨磨唧唧反复吸引跟风盘进场。

这三种可以对照下,进行综合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