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7日 星期二 navicat相关知识
navicat premium
pycharm和mysql连接时出现的错误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486940/article/details/124167598
serverTimezone Asia/Shanghai
navicat设置
http://www.kkx.net/soft/15510.html
navicat premium
pycharm和mysql连接时出现的错误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486940/article/details/124167598
serverTimezone Asia/Shanghai
navicat设置
http://www.kkx.net/soft/15510.html
网站google可以打开,edge,手机打不开,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太神奇了!!!
1.安装数据库,这种情况主要针对pycharm没有数据库的情况
file —>seetings—plugins ,在里面输入Database ,选择database Navigator 安装重启即可
2.mysql下载安装
安装方法 https://www.runoob.com/w3cnote/windows10-mysql-installer.html
login.html
1 | Forbidden (403) |
提交时出现这个页面,可以在settings.py中把这个CsrfViewMiddleware注释掉。
设置的方法为: # ‘django.middleware.csrf.CsrfViewMiddleware’, 先把这一行代码注释掉
1 |
|
1 | <!DOCTYPE html> |
上面是login.html
下面是login函数
1 | def login(request): |
2022年5月4日 星期三
bs4 学习网址
1 | import requests |
主要内容
我是比较喜欢有点振幅的品种。
无论单日的,还是打区间内的。
毕竟有振幅,才会产生分歧。
产生了分歧,才能进行换手。
产生了换手,才会新的方向。
所以无论顶部还是底部区间。
如果想让高低位的筹码进行互换。
那必然少不了的就是“振幅”。
比如举个例子。
一个在底部区间震荡的品种。
如果你是在上波顶部被套的。
那底部反复震荡中,你会怎么想?
我觉得大多数人会有这两种想法。
1:不如“高抛低吸”,把成本降低。
2:还创新低怎么办,不如卖了,低点再买回来。
不同想法的人,在底部反复震荡中,交出了廉价的筹码。
再举个例子。
一个顶部区间震荡的品种。
此阶段交易必然非常活跃。
那么在大开大合的过程中。
必然会吸引很多追涨或抄底盘。
那么就会在这种顶部的反复震荡中,吸引一批又一批想走捷径的追涨盘。
直到筹码从低位转到高位,交换差不多的时候,咔嚓。
再比如单日也是如此。
你持有一个品种,今天涨了3%。
这个上涨过程,分时是持续走高。
那么无论是看盘过程还是收盘后。
我觉得可能你都会乐呵呵的很高兴。
可如果换个剧情走势我们再想想。
当天冲高5%,然后持续振幅走低。
收盘一看,最终涨幅虽然还是3%。
但你可能会想,盘中最高还5%过那。
那么在这种单日波动的过程中,就算你再有信心的品种。
保不齐哪次有一抖,冲高时就交出了廉价筹码。
所以无论哪个阶段,其实都离不开振幅。
但往往也正因如此,很多人败在了振幅上面。
所以想不被套在山顶或卖在起飞前,要学会放弃一些东西。
比如顶部高振幅的诱惑,比如底部振幅的得而复失。
包括之前大市的走势,如下图。
虽然一波又一波的振幅持续走低。
仔细看,虽然是新低,但幅度越来越小。
振幅看,其实这段区域并不大(20%)。
所以无论什么形式的振幅。
有波动,有振幅,才容易形成顶底。
单个品种的话振幅肯定会稍有不同。
比如底部区域振幅50%时是个信号。
比如顶部区域振幅100%是个信号。
比如单日振幅在5%左右时算异动。
不明白的就听文章开头的语音版。
一般语音版里说得会更详细一些。
有问题的话,可以留言区里留言。
有人说,这几年我的交易风格有不小的变化。
说白了就是,现在更喜欢 “潜伏” 了。
以前可能还会买点什么突破的或洗盘的。
现在干脆这些全不看,只专心 “潜伏” 。
可换句话说,如果有快的,谁想做慢的?
之所以这样,其实之前都解释过。
随着市场的交易群体,大家由原来的的什么也不懂,到现在的学习了一点基础理论。
那么很多人看到了某些书本上的理论,就会自以为是地 “照猫画虎”。
这样就会导致在同一时间,大多数人的想法趋同。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所谓的 “箱体理论” 我想大家都应该学过吧?
比如你看到某品种在大箱体很有规律的震荡。
那么一旦突破箱体,支撑与压力会进行互换。
原来的压力,此时反而就变成了支撑。
如下图,我们先看看这段走势。
如果你学过所谓的“箱体理论”。
那左侧的箱体震荡部分应该一点也不陌生。
如果按书本上的理论来看的话。
当价格突破箱体后。
箱体之前的上沿(压力)反而变成了下个箱体的(下沿)支撑。
包括图中右侧的回踩箱体上沿后,再次收阳线的那天。
与教科书上的理论,几乎完全是相同的。
所以市场上的有些走势,可以说是资金干预的。
而有些走势,在资金干预后,完全也可以自我形成。
比如就如上图这个走势。
当你理解了箱体理论,并且也关注这个品种的话。
那么一旦向上突破,你会不会忍不住冲进去?
就算忍住了,没冲进去的话。
(毕竟按理论上说,需要等回踩确认)
那么在这个持续回踩的过程中。
我想也会吸引不少理论派冲进去买入。
截止到目前(上图),这长达3个月的走势,完全与教科书上相符。
那么无论是箱体内高抛低吸的。
还是突破箱体以后追涨买入的。
或者是回踩箱体过程中进场的。
截止到图中的这个区域,我觉得大家都觉得箱体理论很管用。
那么我们就接下来,继续往下看。
如下图,右侧部分。
突然来了这么一根大阴线后,急转直下。
变了,全都变了。
“箱体突破” 变成了 “箱体破位”。
如果按教科书上的理论,应该还会有一次反抽。
果然,当跌破箱体后,再次反抽回箱体下沿后。
最终开启了一路向下持续走低的模式。
此时你还得高呼 “箱体理论真管用”。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
无论是箱体震荡,还是突破箱体后的回踩,甚至最后跌破箱体的反抽。
这些过程,全都符合教科书上的理论。
虽然这个过程中,按照理论有90%你都是对的。
可问题就在于,最终你还是亏钱了。
所以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想明白这个问题?
关于这些的核心问题,不在今天讲的范围内。
我只是想通过这个案例来说下。
为什么这几年我更倾向于 “潜伏” 的原因。
而不是去选择那些突破的,或者洗盘的。
因为 ”潜伏“ 哪怕买错了。
在突破后,我完全可以选择进还是退。
可如果突破后傻乎乎的追进场的话。
那么此时除了期盼它更高,别无它选。
-———
所以还有人会说,自己在市场呆得越久,越开始畏手畏脚的了。
我觉得如果你现在有这个想法的话。
那么恭喜你,已经荣升为老韭菜了。
换句话说,谁刚进到这个市场的时候。
不是 “挂五档,一脚把油门踩到底” 的呢?
主要内容
留言区:
2022年3月23日 星期三
如果你在网上得到一个消息,听到大资金买入的报道,对于正常的反应是买入,跟随大资金,这很正常。如果用博弈的角度来看,人家买进了,这是众所周知的消息,所以,我们要思考以下几点:
大资金会不会继续买入?
第一种情况,不会买入。因为世界人都知道:大资金买入了,散户已经跟风了,自己还买,我去给散户抬轿吗。我应该是坐等抬轿的。应该趁机出货,正好散户追涨。所以,但凡出现拉高,反而是最危险的时候。
第二种情况,他会买入。找不到他买入的理由。除非他傻。
网上不是报道谁谁买入了某某股票,其实,人家半年前或者一年前就买入了,你根据消息买入,人家已经出货了。
就算这个消息是真的,就是在报道时人家大资金买入的,短期内大量的散户涌入,短期没有了更多的增量资金买入。随后就开启了漫长的一路向下模式。
所以,以后看到这样的消息,还不如理解成为某某立场了。
我们要弄清楚一个基本问题:是消息决定了价格,还是价格决定了消息?
也经常看到这样的消息:
“受到某某利好消息的刺激,xxx出现了上涨”。
可问题就在于,同样的一个消息。可能之前出来时,它就不涨反跌。而这次出现后,它确实就上涨了。
短期可能会影响到价格的波动。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消息不会影响价格,反而是价格影响了消息。
价格上涨了,各种鬼故事都来了!在不同的位置阶段,发布的不同的消息。
有些好消息,人家半年前就知道了,股价早就提前反应过了。等到到你嘴边了,已经被人家嚼过多少次了,早就没有营养了。
交易是反人性的,市场的运行方向与绝大多数人的想法恰恰相反。
不到行情低迷,或季度报告时。
一般我不太爱讲基本面的东西。
毕竟短期的涨跌,与基本面没有太大关系。
所以不妨我们想一想。
曾经自己追涨买入时,是因为看好公司的基本面,或它未来的发展么?
我想大多数人,可能买入的理由很简单。
只不过是因为当时看到价格涨了,甚至开始加速涨了。
反之其实也是如此。
曾经自己割肉卖出时,是因为不看好公司的基本面,或它未来的发展么?
我想大多数人,可能卖出的理由也很简单。
因为当时看到价格跌了,甚至开始加速下跌了。
所以由此也可以佐证开头说的那句话。
短期的涨跌,与基本面没有太大关系。
可话又说回来。
往往低迷时,或者你自己都不确定时。
那么只有多看看基本面(内在)才能增强你的持有信心。
尤其是近期,又是年报,又是一季报的。
先说下年度报报。
近期披露的年报,意义已经不大了。
因为年报正式披露前,其实早就有过预报。
所以近期我们经常就会看到有些公司。
年报大增xxx%,结果连个高开都没有。
这是因为这个业绩增长的预期,早就被消化了。
可一季报就不一样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所以一季报如果平稳或出现增长的话。
那么至少市场会给它一个更好的预期。
有个误区,很多新手只喜欢看百分比。
比如只看业绩快报,同比增长了xxx%。
那么就会遗漏掉很多细节上的东西。
所以我觉得,也不用搞得太复杂。
毕竟让普通人,把业绩报告全看一遍也不现实。
那就主要关注两个指标就可以。
1:营业收入
2: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
因为业绩快报中,我们经常会看到。
营业收入同比大增xxx%
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去看看,净利润(扣非后)增长了多少?
如果营业收入大增,净利润(扣非后)反而持平或下降的话。
那么我可不可以这么认为。
虽然商品卖出去的比原来更多了。
但(营收-成本)反而下降了。
比如业绩快报中,我们还会看到。
净利润(扣非后)同比大增xxx%
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去看看,营业收入增长了多少?
如果净利润(扣非后)大增,营业收入持平或下降的话。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这么认为。
虽然(营收-成本)出现了上升。
但商品却比原来卖得更少了。
当然,如果出现“双增”或“平稳”的话是最理想的。
但往往我们会发现,经常会出现一增一减的情况。
所以这时候,它的迷惑性就会比较大。
因为有一个数据是增长的,你(想买的)都会认为它不错。
相反有一个数据是下滑的,你(持仓的)也会认为它不好。
**“**营业收入**”与“*净利润*”一定是相辅相成的。
所以遇到这两项出现一增一减的时候。
千万别认为基本面就变好或变坏了。
一定得把这两项对照看,到底是因为什么。
如果出现双增,那老规矩,对比近几年的。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
弄明白这两项之间的关系。
那么我觉得就已经足够了。
虽然真炒起来,市场从来不管基本面的好坏。
可没起来之前,它却是你能持有拿住的信心。
主要内容
因为业绩快报中,我们经常会看到:
**营业收入同比大增xxx%**。
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去看看,净利润(扣非后)增长了多少?
如果营业收入大增,净利润(扣非后)反而持平或下降的话。也就是说商品卖出去的比原来更多了。但(营收-成本)反而下降了。要弄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
比如业绩快报中,我们还会看到:
净利润(扣非后)同比大增xxx%
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去看看,营业收入增长了多少?
如果净利润(扣非后)大增,营业收入持平或下降的话。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这么认为。
虽然(营收-成本)出现了上升。
但商品却比原来卖得更少了。
当然,如果出现“双增”或“平稳”的话是最理想的。
但往往我们会发现,经常会出现一增一减的情况。
所以这时候,它的迷惑性就会比较大。
因为有一个数据是增长的,你(想买的)都会认为它不错。
相反有一个数据是下滑的,你(持仓的)也会认为它不好。
**“**营业收入**”与“*净利润*”一定是相辅相成的。
所以遇到这两项出现一增一减的时候。
千万别认为基本面就变好或变坏了。
一定得把这两项对照看,到底是因为什么。
如果出现双增,那老规矩,对比近几年的。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
弄明白这两项之间的关系。
那么我觉得就已经足够了。
虽然真炒起来,市场从来不管基本面的好坏。
可没起来之前,它却是你能持有拿住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