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douhui.cn

成功源于坚持

0%

django学习


在settings.py中绑定app01,这是一个简版

2022-05-09_160021.png

1.用命令输入的时候没有templates文件夹,所以要在项目中创建templates文件夹。

2022-05-09_161129.png

2.在Settings.py中绑定Templates文件夹

2022-05-09_161248.png


基本操作

在views.py在写函数,在urls.py中绑定函数

2022-05-09_164142.png

2022-05-09_164513.png

2022年5月4日 星期三


bs4 学习网址

bs4学习网址

  1. BeautifulSoup 导入bs4库以后,你要告诉bs解析成何种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import requests
from bs4 import BeautifulSoup

url='https://b.faloo.com/1134941.html/'
domain = "https://umei.net"
headers = {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OW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100.0.4896.127 Safari/537.36"
}

response=requests.get(url,headers=headers)
response.encoding='gbk'
html = BeautifulSoup(response.text,'html.parser')
# print(html)
ul=html.select("div .DivTd a")
print(type(ul)) #是一个bs4对象
print(ul)
print(html.a) #获取a标签,只能获取一个a标签,如果获取多个a标签,需要用到select或find_all
print(html.a.string) #获取a标签中的文本
print(html.a['href']) #获取里面的属性值
for a in ul:
print(a.text)
print(a.get('href').strip('//'))

主要内容

  1. 指数又称情绪指数,是用来加仓或减仓的。
  2. 有振幅,说明产生了分歧,有分歧才会有换手,如果一天横在一条线上,说明没有分歧。
  3. 不管是在底部或在高位,如果想让筹码交换,必须有振幅,割肉或追风出去或进来,才会产生振幅,如果振幅不是很大,这可能就不是底部或顶部。因为筹码不流通。主力也没法吸筹。
  4. 底部反复震荡中,磨得让散户受不了,交出廉价的筹码。
  5. 在顶部,反复震荡,吸引追涨盘,主力出货。
  6. 有波动,有振幅,才容易形成顶底。

我是比较喜欢有点振幅的品种。

无论单日的,还是打区间内的。

毕竟有振幅,才会产生分歧。

产生了分歧,才能进行换手。

产生了换手,才会新的方向。

所以无论顶部还是底部区间。

如果想让高低位的筹码进行互换。

那必然少不了的就是“振幅”。

比如举个例子。

一个在底部区间震荡的品种。

如果你是在上波顶部被套的。

那底部反复震荡中,你会怎么想?

我觉得大多数人会有这两种想法。

1:不如“高抛低吸”,把成本降低。

2:还创新低怎么办,不如卖了,低点再买回来。

不同想法的人,在底部反复震荡中,交出了廉价的筹码。

再举个例子。

一个顶部区间震荡的品种。

此阶段交易必然非常活跃。

那么在大开大合的过程中。

必然会吸引很多追涨或抄底盘。

那么就会在这种顶部的反复震荡中,吸引一批又一批想走捷径的追涨盘。

直到筹码从低位转到高位,交换差不多的时候,咔嚓。

再比如单日也是如此。

你持有一个品种,今天涨了3%。

这个上涨过程,分时是持续走高。

那么无论是看盘过程还是收盘后。

我觉得可能你都会乐呵呵的很高兴。

可如果换个剧情走势我们再想想。

当天冲高5%,然后持续振幅走低。

收盘一看,最终涨幅虽然还是3%。

但你可能会想,盘中最高还5%过那。

那么在这种单日波动的过程中,就算你再有信心的品种。

保不齐哪次有一抖,冲高时就交出了廉价筹码。

所以无论哪个阶段,其实都离不开振幅。

但往往也正因如此,很多人败在了振幅上面。

所以想不被套在山顶或卖在起飞前,要学会放弃一些东西。

比如顶部高振幅的诱惑,比如底部振幅的得而复失。

包括之前大市的走势,如下图。

微信图片_20220420230927.jpg

虽然一波又一波的振幅持续走低。

仔细看,虽然是新低,但幅度越来越小。

振幅看,其实这段区域并不大(20%)。

所以无论什么形式的振幅。

有波动,有振幅,才容易形成顶底。

单个品种的话振幅肯定会稍有不同。

比如底部区域振幅50%时是个信号。

比如顶部区域振幅100%是个信号。

比如单日振幅在5%左右时算异动。

不明白的就听文章开头的语音版。

一般语音版里说得会更详细一些。

有问题的话,可以留言区里留言。

90%都对,但还是亏了

有人说,这几年我的交易风格有不小的变化。

说白了就是,现在更喜欢 “潜伏” 了。

以前可能还会买点什么突破的或洗盘的。

现在干脆这些全不看,只专心 “潜伏” 。

可换句话说,如果有快的,谁想做慢的?

之所以这样,其实之前都解释过。

随着市场的交易群体,大家由原来的的什么也不懂,到现在的学习了一点基础理论。

那么很多人看到了某些书本上的理论,就会自以为是地 “照猫画虎”。

这样就会导致在同一时间,大多数人的想法趋同。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所谓的 “箱体理论” 我想大家都应该学过吧?

比如你看到某品种在大箱体很有规律的震荡。

那么一旦突破箱体,支撑与压力会进行互换。

原来的压力,此时反而就变成了支撑。

如下图,我们先看看这段走势。

图片

如果你学过所谓的“箱体理论”。

那左侧的箱体震荡部分应该一点也不陌生。

如果按书本上的理论来看的话。

当价格突破箱体后。

箱体之前的上沿(压力)反而变成了下个箱体的(下沿)支撑。

包括图中右侧的回踩箱体上沿后,再次收阳线的那天。

与教科书上的理论,几乎完全是相同的。

所以市场上的有些走势,可以说是资金干预的。

而有些走势,在资金干预后,完全也可以自我形成。

比如就如上图这个走势。

当你理解了箱体理论,并且也关注这个品种的话。

那么一旦向上突破,你会不会忍不住冲进去?

就算忍住了,没冲进去的话。

(毕竟按理论上说,需要等回踩确认)

那么在这个持续回踩的过程中。

我想也会吸引不少理论派冲进去买入。

截止到目前(上图),这长达3个月的走势,完全与教科书上相符。

那么无论是箱体内高抛低吸的。

还是突破箱体以后追涨买入的。

或者是回踩箱体过程中进场的。

截止到图中的这个区域,我觉得大家都觉得箱体理论很管用。

那么我们就接下来,继续往下看。

如下图,右侧部分。

图片

突然来了这么一根大阴线后,急转直下。

变了,全都变了。

“箱体突破” 变成了 “箱体破位”。

如果按教科书上的理论,应该还会有一次反抽。

果然,当跌破箱体后,再次反抽回箱体下沿后。

最终开启了一路向下持续走低的模式。

此时你还得高呼 “箱体理论真管用”。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

无论是箱体震荡,还是突破箱体后的回踩,甚至最后跌破箱体的反抽。

这些过程,全都符合教科书上的理论。

虽然这个过程中,按照理论有90%你都是对的。

可问题就在于,最终你还是亏钱了。

所以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想明白这个问题?

关于这些的核心问题,不在今天讲的范围内。

我只是想通过这个案例来说下。

为什么这几年我更倾向于 “潜伏” 的原因。

而不是去选择那些突破的,或者洗盘的。

因为 ”潜伏“ 哪怕买错了。

在突破后,我完全可以选择进还是退。

可如果突破后傻乎乎的追进场的话。

那么此时除了期盼它更高,别无它选。

-———

所以还有人会说,自己在市场呆得越久,越开始畏手畏脚的了。

我觉得如果你现在有这个想法的话。

那么恭喜你,已经荣升为老韭菜了。

换句话说,谁刚进到这个市场的时候。

不是 “挂五档,一脚把油门踩到底” 的呢?

主要内容

  1. 随着市场的交易群体,大家由原来的的什么也不懂,到现在的学习了一点基础理论。那么很多人看到了某些书本上的理论,就会自以为是地 “照猫画虎”。这样就会导致在同一时间,大多数人的想法趋同。
  2. 低位潜伏,低位潜伏,仓位不要太大。

留言区:

  1. N次小赚之后,一次大亏就回去了。大亏原因主要还是追高,被套就死拿,随意补仓,然后受不了了只能割肉离场。
  2. 世界上本没有路(某种理论),走的人多了(众所周知以后),于是就成了路。最后这条路,变成了庄家利用的路。所以还是要自身不断的学习和研究。

大资金退场

2022年3月23日 星期三

如果你在网上得到一个消息,听到大资金买入的报道,对于正常的反应是买入,跟随大资金,这很正常。如果用博弈的角度来看,人家买进了,这是众所周知的消息,所以,我们要思考以下几点:

  1. 大资金会不会继续买入?

    第一种情况,不会买入。因为世界人都知道:大资金买入了,散户已经跟风了,自己还买,我去给散户抬轿吗。我应该是坐等抬轿的。应该趁机出货,正好散户追涨。所以,但凡出现拉高,反而是最危险的时候。

  2. 第二种情况,他会买入。找不到他买入的理由。除非他傻。

网上不是报道谁谁买入了某某股票,其实,人家半年前或者一年前就买入了,你根据消息买入,人家已经出货了。

就算这个消息是真的,就是在报道时人家大资金买入的,短期内大量的散户涌入,短期没有了更多的增量资金买入。随后就开启了漫长的一路向下模式。

所以,以后看到这样的消息,还不如理解成为某某立场了。

我们要弄清楚一个基本问题:是消息决定了价格,还是价格决定了消息?

也经常看到这样的消息:

“受到某某利好消息的刺激,xxx出现了上涨”。

可问题就在于,同样的一个消息。可能之前出来时,它就不涨反跌。而这次出现后,它确实就上涨了。

短期可能会影响到价格的波动。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消息不会影响价格,反而是价格影响了消息。

价格上涨了,各种鬼故事都来了!在不同的位置阶段,发布的不同的消息。

有些好消息,人家半年前就知道了,股价早就提前反应过了。等到到你嘴边了,已经被人家嚼过多少次了,早就没有营养了。

交易是反人性的,市场的运行方向与绝大多数人的想法恰恰相反。

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不到行情低迷,或季度报告时。

一般我不太爱讲基本面的东西。

毕竟短期的涨跌,与基本面没有太大关系。

所以不妨我们想一想。

曾经自己追涨买入时,是因为看好公司的基本面,或它未来的发展么?

我想大多数人,可能买入的理由很简单。

只不过是因为当时看到价格涨了,甚至开始加速涨了。

反之其实也是如此。

曾经自己割肉卖出时,是因为不看好公司的基本面,或它未来的发展么?

我想大多数人,可能卖出的理由也很简单。

因为当时看到价格跌了,甚至开始加速下跌了。

所以由此也可以佐证开头说的那句话。

短期的涨跌,与基本面没有太大关系。

可话又说回来。

往往低迷时,或者你自己都不确定时。

那么只有多看看基本面(内在)才能增强你的持有信心。

尤其是近期,又是年报,又是一季报的。

先说下年度报报

近期披露的年报,意义已经不大了。

因为年报正式披露前,其实早就有过预报。

所以近期我们经常就会看到有些公司。

年报大增xxx%,结果连个高开都没有。

这是因为这个业绩增长的预期,早就被消化了。

可一季报就不一样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所以一季报如果平稳或出现增长的话。

那么至少市场会给它一个更好的预期。

有个误区,很多新手只喜欢看百分比。

比如只看业绩快报,同比增长了xxx%。

那么就会遗漏掉很多细节上的东西。

所以我觉得,也不用搞得太复杂。

毕竟让普通人,把业绩报告全看一遍也不现实。

那就主要关注两个指标就可以。

1:营业收入

2: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

因为业绩快报中,我们经常会看到。

营业收入同比大增xxx%

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去看看,净利润(扣非后)增长了多少?

如果营业收入大增,净利润(扣非后)反而持平或下降的话。

那么我可不可以这么认为。

虽然商品卖出去的比原来更多了。

但(营收-成本)反而下降了。

比如业绩快报中,我们还会看到。

净利润(扣非后)同比大增xxx%

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去看看,营业收入增长了多少?

如果净利润(扣非后)大增,营业收入持平或下降的话。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这么认为。

虽然(营收-成本)出现了上升。

但商品却比原来卖得更少了。

当然,如果出现“双增”或“平稳”的话是最理想的。

但往往我们会发现,经常会出现一增一减的情况。

所以这时候,它的迷惑性就会比较大。

因为有一个数据是增长的,你(想买的)都会认为它不错。

相反有一个数据是下滑的,你(持仓的)也会认为它不好。

**“**营业收入**”与“*净利润*”一定是相辅相成的。

所以遇到这两项出现一增一减的时候。

千万别认为基本面就变好或变坏了。

一定得把这两项对照看,到底是因为什么。

如果出现双增,那老规矩,对比近几年的。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

弄明白这两项之间的关系。

那么我觉得就已经足够了。

虽然真炒起来,市场从来不管基本面的好坏。

可没起来之前,它却是你能持有拿住的信心。


主要内容

  1. 对于季报来说,主要看两个内容: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扣非后净利润)

因为业绩快报中,我们经常会看到:

**营业收入同比大增xxx%**。

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去看看,净利润(扣非后)增长了多少?

如果营业收入大增,净利润(扣非后)反而持平或下降的话。也就是说商品卖出去的比原来更多了。但(营收-成本)反而下降了。要弄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

比如业绩快报中,我们还会看到:

净利润(扣非后)同比大增xxx%

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去看看,营业收入增长了多少?

如果净利润(扣非后)大增,营业收入持平或下降的话。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这么认为。

虽然(营收-成本)出现了上升。

但商品却比原来卖得更少了。

当然,如果出现“双增”或“平稳”的话是最理想的。

但往往我们会发现,经常会出现一增一减的情况。

所以这时候,它的迷惑性就会比较大。

因为有一个数据是增长的,你(想买的)都会认为它不错。

相反有一个数据是下滑的,你(持仓的)也会认为它不好。

**“**营业收入**”与“*净利润*”一定是相辅相成的。

所以遇到这两项出现一增一减的时候。

千万别认为基本面就变好或变坏了。

一定得把这两项对照看,到底是因为什么。

如果出现双增,那老规矩,对比近几年的。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

弄明白这两项之间的关系。

那么我觉得就已经足够了。

虽然真炒起来,市场从来不管基本面的好坏。

可没起来之前,它却是你能持有拿住的信心。

市场底和政策底


这几天无论高低,开启了“混打”模式。

说白了就是,情绪真起来了。

那谁还在意什么价值与价格。

尤其当看到走势加速向下时。

这样大脑都会被情绪所左右。

就好比你走在大街上。

突然看到一群人大呼小叫的往前跑。

这个时候,你下意识地也会跟着跑。

直到都跑累了,停下来后才发现。

原来大家也都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跑。

反正就看见别人跑,自己也没多想。

反过来想也是如此。

原来大街上经常会看到一些促销活动。

什么原价xxxx现在只要xxx。。。

你看到很多人争先恐后地上前抢购。

自己生怕买不到,于是也凑了个热闹。

等人散去后,你冷静下来才发现。

原来这个东西,仅值 9.9 还包邮。。。

这不就是市场两个阶段的缩影么?

高潮时,大家不谈价值也不谈价格。

争先恐后地往里冲,生怕自己买不到。

绝望时,大家也会看公司内在价值到底如何。

争先恐后地往外跑,生怕人家把门关上。

那么我们可以想想,两个阶段后。

是不是会让一些人高位追涨接了盘。

又会不会让一些人低位恐慌割了肉。

所以昨天做了个仓位调查。

大家的仓位各不相同。

其实不怕公司内在没问题的低位品种。

怕的就是那些高位的,之前涨了几倍十几倍的。

结果看到腰斩了冲进去以为捡到了便宜货。

最后一看腰斩后,又来了一个后脚跟斩。

那么就算那之后有反弹,甚至见大底了。

抄在半山腰的,恐慌也很难回到成本价。

所以这些品种唯一注意的两点就可以。

一个时间,一个空间。

**另外我们都知道市场有两种“底”。
**

一个是ZC底,一个是市场底。

一个是信心,另一个是资金。

今天午后,一些报道出来了。

就好比2018年市场见底前就是如此。

(没记错应该是2018年10月)

当天触底回升,中阳线全天振幅4%。

之后市场反复震荡了两个来月吧。

ZC底后,市场又自己探出了个市场底。

说白了,我告诉你可以了,可能不如你自己觉得可以了。

所以市场短期无论如何波动。

最多影响的还是交易者的情绪。

平静过后,还是要看公司的内在,和是否有资金在里面。

所以管理好仓位,别被市场的波动影响到自己的情绪。

无论如何波动,按自己原有的交易计划进行。

这样才能不在一波又一波的轮回中。

反复踏错节奏,反复追涨杀跌。

主要内容:

  1. 不要被情绪所带偏了,看见一群人疯狂往前冲,自己也被带进去了,根本就不知道奔跑的原因。

  2. 拉伸一波后,出现了腰斩,觉得够便宜了,可能人家只是先提价,再打折,成本可能是9.9元,还包邮。

  3. 另外我们都知道市场有两种“底”。一个是ZC底,一个是市场底。一个是信心,另一个是资金。今天午后,一些报道出来了。就好比2018年市场见底前就是如此。(没记错应该是2018年10月)当天触底回升,中阳线全天振幅4%。之后市场反复震荡了两个来月吧。ZC底后,市场又自己探出了个市场底。说白了,我告诉你可以了,可能不如你自己觉得可以了。所以市场短期无论如何波动。最多影响的还是交易者的情绪。任何事都有一个确定,政策底之后还有一个市场底,不急,慢慢来

真强or 假强

遇到市场下跌时,例如前几天的大跌。无论是否有资金进场的品种,都或多或少地都会被下跌。此时,有人就喜欢追逐强势的。理由也很简单,就因为它“强”啊。

按常理来说。市场极其不好的情况下:

如果它还能强于市场的话,至少有两种可能性。

1.抛压实在太小了,大家都不卖了,所以强于市场。

2. 有资金在这呵护,起到护盘作用。

市场极度下跌,散户肯定割肉出局,排除第一种可能,那么自己的股票不下跌,只有第二种可能:有资金呵护,起到了护盘的作用。因为有自己拖着,所以不下跌。

既然有资金在这里呵护,不愿意它往下。那么这里我觉得,可能有两种情况:

1. 拉高后没出完货,死扛着减轻抛压。

2.低位准备启动了,不想让人捡便宜。

第一种很好分辨,看看近几年的走势。在高位,有过大幅拉高的情况。

如果说是第二种情况的话。那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不着急启动。趁市场环境不好时,顺势往下洗一波不是更好?

可你死扛着原地不动,不就太明显了么?明摆着在告诉场内外的资金 “我很强”。那么按照逻辑上讲,恐慌阶段都扛过来了。

那市场企稳后,是不是应该启动了?可如果没启动,反而逆势开始向下的话。

那么我觉得又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1.在强势阶段资金趁机减了仓。

2.遇到市场再次出现恐慌情绪。

这两点我觉得比较好判断。市场的好坏,一眼就能看出来。如果强势阶段进行了减仓,最重要的就是“量”。有买的有卖的,双方交换筹码后才会出现“量”。

**那举个例子,也是近期我观察到的。
**

图片

市场大幅回撤阶段,它非常强势。(左侧区域,上下振幅仅5%)每次要下去,盘中都被拉起。(左侧强势阶段并没有放量)

可市场稍有企稳,它就憋不住了。在没有任何消息与利好的情况下。短期快速拉了两个板(20%)。第三天在市场还比较平稳阶段(开盘时)。迅速砸至跌停后反复震荡。(持续放大量)

这么一起一落,从哪来,又回到了哪去。

(图中最右侧的起点位置)

虽然整体看,是“强”啊?

市场都下了一个台阶,它还在原地。

可问题在于,起落之中发生了换手。

尤其在这个过程中,成交量还放大的话。

那么这个过程到谁把筹码换给了谁?

如果用排除法来进行推理的话。

1:有先知先觉的资金知道好消息,趁机吸筹。

2:遇到大市环境不好,拉高后阶段顺势减仓。

市场永远走在前面,我们不知道是不是有“其他人”提前知道了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既然第一种情况你我并不知道的话。

那么如果出现了第二种情况,后面又会面临什么情况?

所以图中这类品种,分为两个阶段。

虽然整体看上去,显得确实“很强”。

但实际左侧是“真强”,右侧是“假强”。

所以可以用这个方法,一步步地排除。

虽然这样也许会错过一些机会。

但至少可以避开很多不确定性。


主要内容:

  1. 大盘下跌时,有些品种不下跌,横盘震荡整理,整理阶段成交量并没有放大,等到大盘企稳时,它趁机来一个拉伸,成交量急剧放大,然后又回到横盘震荡整理的位置。从哪来到哪里去,这并不是真的强,是假的强。这是资金趁机出货。
  2. 大盘下跌时,一些品种已经拉伸过了,因为货还没有出完,所以强,强的目的时出货。

关于大市不好,抗跌又抗涨

1.关于大市暴跌,个股抗跌;大市回暖,个股反而抗涨。?

一方面看个股,另一方面还是短线情绪影响比较大吧。 举例相对低位的个股:大市跌,它不跌或者逆势,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反而吸引部分资金进场,短线又给价格推了一把,成了短期高点,这就形成了所谓“抗跌”。 一旦市场回暖,这批进场资金第一个想得反而是获利了结,离场观望。毕竟当时是“情绪”影响下进场,而非打算长期持有,缘何起缘何灭,这就形成所谓“抗涨”。 而里面有长期打算的资金,受情绪影响反而不大。总之,情绪只影响短期波动,之后个股还是会按照它的节奏。

2.补充:比如低位股里,有的实在是没太多获利盘。遇到大市不好,短时间内最后一波抛压涌出后,只有稍微有点增量进场就会涨。而高位遇到大市不好,不跌,那有可能是里面资金还没出完货,护盘。 总之,高位获利筹码,不是迫不得已不会自己打自己;低位的廉价筹码,不是迫不得已,不会自己割自己。

3.那有人会问,怎么才算高位,怎么才算低位? 低位高位不是一个人,一个组织说的算,不然怎么政策底之后还有市场底?简而言之,低位(底)就是想割肉的人都割不动了,有资金愿意买,一点一点买出来的。这就要花时间和精力去跟踪分析。

4.一个合格的投资者,不是以躲过每一次暴跌而庆幸自矜,而是经历下跌还能站起来正确面对。弹衣堪比炮弹强,业成毁于温柔乡。

又见3000点

今天的市场,已经是血流成河,伏尸百万。又见到了3000点。

大盘已经跌了4个点!

在这个市场里面,什么事都可以发生,某讯不也是被腰斩了吗?

市场永远是对的,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永远是涨多了就会跌,跌多了就会涨。

所以,要想在这个市场里面活着,第一是要有良好的心态。花开花落,笑看风起云涌。以一颗平常心面对一切。

不要被一些鬼故事所吓倒,也不要被一些花言巧语所迷惑。

第二,要控制好自己的仓位。不要满仓,谦受益,满招损。这是亘古不变的名言。仓位大了,遇到突发情况,自己的心态就会变坏。如果真正到了自己心仪的价格,也没有更多的资金去加仓。

让自己的仓位做到进可攻退可守。一旦满仓了,你就可被动了,哪怕你认为够低了,也不能全部满仓,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

宁可半仓挣钱,也不能满仓被套。

大的政治事件,例如战争,普京进攻乌克兰后,这一定要把自己的仓位降下来。这是常识,不确定性的因素太多了。

低位潜伏,分仓买入,控制好仓位。

市场的情绪,资金永远也不会改变。只要有人的存在,就要江湖!

一个故事的结束

市场从来就没有过“救世主”。如果你在高位买错的话,需要一年或几年的时间去纠错。例如2021年的“抱团股”,现在已经被腰斩了,假如在高位买入的话,需要翻一倍甚至更多才能回本。

“以后的市场变了,市场里大部分都会没人交易,只有这些抱团龙头会一直会涨,不要听听这些鬼故事。”

不要改变自己的交易策略:永远永远在低位,潜伏,潜伏!

市场的本质永远是资金,情绪,位置。

先学会活着,再说其它的。看看这些高位下来的抱团品种,一旦当时听了故事买进去的话,几年内的交易生涯算是结束了。

不要想到那些大品种不会跌,涨多了就会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