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douhui.cn

成功源于坚持

0%

市场底和政策底


这几天无论高低,开启了“混打”模式。

说白了就是,情绪真起来了。

那谁还在意什么价值与价格。

尤其当看到走势加速向下时。

这样大脑都会被情绪所左右。

就好比你走在大街上。

突然看到一群人大呼小叫的往前跑。

这个时候,你下意识地也会跟着跑。

直到都跑累了,停下来后才发现。

原来大家也都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跑。

反正就看见别人跑,自己也没多想。

反过来想也是如此。

原来大街上经常会看到一些促销活动。

什么原价xxxx现在只要xxx。。。

你看到很多人争先恐后地上前抢购。

自己生怕买不到,于是也凑了个热闹。

等人散去后,你冷静下来才发现。

原来这个东西,仅值 9.9 还包邮。。。

这不就是市场两个阶段的缩影么?

高潮时,大家不谈价值也不谈价格。

争先恐后地往里冲,生怕自己买不到。

绝望时,大家也会看公司内在价值到底如何。

争先恐后地往外跑,生怕人家把门关上。

那么我们可以想想,两个阶段后。

是不是会让一些人高位追涨接了盘。

又会不会让一些人低位恐慌割了肉。

所以昨天做了个仓位调查。

大家的仓位各不相同。

其实不怕公司内在没问题的低位品种。

怕的就是那些高位的,之前涨了几倍十几倍的。

结果看到腰斩了冲进去以为捡到了便宜货。

最后一看腰斩后,又来了一个后脚跟斩。

那么就算那之后有反弹,甚至见大底了。

抄在半山腰的,恐慌也很难回到成本价。

所以这些品种唯一注意的两点就可以。

一个时间,一个空间。

**另外我们都知道市场有两种“底”。
**

一个是ZC底,一个是市场底。

一个是信心,另一个是资金。

今天午后,一些报道出来了。

就好比2018年市场见底前就是如此。

(没记错应该是2018年10月)

当天触底回升,中阳线全天振幅4%。

之后市场反复震荡了两个来月吧。

ZC底后,市场又自己探出了个市场底。

说白了,我告诉你可以了,可能不如你自己觉得可以了。

所以市场短期无论如何波动。

最多影响的还是交易者的情绪。

平静过后,还是要看公司的内在,和是否有资金在里面。

所以管理好仓位,别被市场的波动影响到自己的情绪。

无论如何波动,按自己原有的交易计划进行。

这样才能不在一波又一波的轮回中。

反复踏错节奏,反复追涨杀跌。

主要内容:

  1. 不要被情绪所带偏了,看见一群人疯狂往前冲,自己也被带进去了,根本就不知道奔跑的原因。

  2. 拉伸一波后,出现了腰斩,觉得够便宜了,可能人家只是先提价,再打折,成本可能是9.9元,还包邮。

  3. 另外我们都知道市场有两种“底”。一个是ZC底,一个是市场底。一个是信心,另一个是资金。今天午后,一些报道出来了。就好比2018年市场见底前就是如此。(没记错应该是2018年10月)当天触底回升,中阳线全天振幅4%。之后市场反复震荡了两个来月吧。ZC底后,市场又自己探出了个市场底。说白了,我告诉你可以了,可能不如你自己觉得可以了。所以市场短期无论如何波动。最多影响的还是交易者的情绪。任何事都有一个确定,政策底之后还有一个市场底,不急,慢慢来

真强or 假强

遇到市场下跌时,例如前几天的大跌。无论是否有资金进场的品种,都或多或少地都会被下跌。此时,有人就喜欢追逐强势的。理由也很简单,就因为它“强”啊。

按常理来说。市场极其不好的情况下:

如果它还能强于市场的话,至少有两种可能性。

1.抛压实在太小了,大家都不卖了,所以强于市场。

2. 有资金在这呵护,起到护盘作用。

市场极度下跌,散户肯定割肉出局,排除第一种可能,那么自己的股票不下跌,只有第二种可能:有资金呵护,起到了护盘的作用。因为有自己拖着,所以不下跌。

既然有资金在这里呵护,不愿意它往下。那么这里我觉得,可能有两种情况:

1. 拉高后没出完货,死扛着减轻抛压。

2.低位准备启动了,不想让人捡便宜。

第一种很好分辨,看看近几年的走势。在高位,有过大幅拉高的情况。

如果说是第二种情况的话。那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不着急启动。趁市场环境不好时,顺势往下洗一波不是更好?

可你死扛着原地不动,不就太明显了么?明摆着在告诉场内外的资金 “我很强”。那么按照逻辑上讲,恐慌阶段都扛过来了。

那市场企稳后,是不是应该启动了?可如果没启动,反而逆势开始向下的话。

那么我觉得又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1.在强势阶段资金趁机减了仓。

2.遇到市场再次出现恐慌情绪。

这两点我觉得比较好判断。市场的好坏,一眼就能看出来。如果强势阶段进行了减仓,最重要的就是“量”。有买的有卖的,双方交换筹码后才会出现“量”。

**那举个例子,也是近期我观察到的。
**

图片

市场大幅回撤阶段,它非常强势。(左侧区域,上下振幅仅5%)每次要下去,盘中都被拉起。(左侧强势阶段并没有放量)

可市场稍有企稳,它就憋不住了。在没有任何消息与利好的情况下。短期快速拉了两个板(20%)。第三天在市场还比较平稳阶段(开盘时)。迅速砸至跌停后反复震荡。(持续放大量)

这么一起一落,从哪来,又回到了哪去。

(图中最右侧的起点位置)

虽然整体看,是“强”啊?

市场都下了一个台阶,它还在原地。

可问题在于,起落之中发生了换手。

尤其在这个过程中,成交量还放大的话。

那么这个过程到谁把筹码换给了谁?

如果用排除法来进行推理的话。

1:有先知先觉的资金知道好消息,趁机吸筹。

2:遇到大市环境不好,拉高后阶段顺势减仓。

市场永远走在前面,我们不知道是不是有“其他人”提前知道了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

既然第一种情况你我并不知道的话。

那么如果出现了第二种情况,后面又会面临什么情况?

所以图中这类品种,分为两个阶段。

虽然整体看上去,显得确实“很强”。

但实际左侧是“真强”,右侧是“假强”。

所以可以用这个方法,一步步地排除。

虽然这样也许会错过一些机会。

但至少可以避开很多不确定性。


主要内容:

  1. 大盘下跌时,有些品种不下跌,横盘震荡整理,整理阶段成交量并没有放大,等到大盘企稳时,它趁机来一个拉伸,成交量急剧放大,然后又回到横盘震荡整理的位置。从哪来到哪里去,这并不是真的强,是假的强。这是资金趁机出货。
  2. 大盘下跌时,一些品种已经拉伸过了,因为货还没有出完,所以强,强的目的时出货。

关于大市不好,抗跌又抗涨

1.关于大市暴跌,个股抗跌;大市回暖,个股反而抗涨。?

一方面看个股,另一方面还是短线情绪影响比较大吧。 举例相对低位的个股:大市跌,它不跌或者逆势,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反而吸引部分资金进场,短线又给价格推了一把,成了短期高点,这就形成了所谓“抗跌”。 一旦市场回暖,这批进场资金第一个想得反而是获利了结,离场观望。毕竟当时是“情绪”影响下进场,而非打算长期持有,缘何起缘何灭,这就形成所谓“抗涨”。 而里面有长期打算的资金,受情绪影响反而不大。总之,情绪只影响短期波动,之后个股还是会按照它的节奏。

2.补充:比如低位股里,有的实在是没太多获利盘。遇到大市不好,短时间内最后一波抛压涌出后,只有稍微有点增量进场就会涨。而高位遇到大市不好,不跌,那有可能是里面资金还没出完货,护盘。 总之,高位获利筹码,不是迫不得已不会自己打自己;低位的廉价筹码,不是迫不得已,不会自己割自己。

3.那有人会问,怎么才算高位,怎么才算低位? 低位高位不是一个人,一个组织说的算,不然怎么政策底之后还有市场底?简而言之,低位(底)就是想割肉的人都割不动了,有资金愿意买,一点一点买出来的。这就要花时间和精力去跟踪分析。

4.一个合格的投资者,不是以躲过每一次暴跌而庆幸自矜,而是经历下跌还能站起来正确面对。弹衣堪比炮弹强,业成毁于温柔乡。

又见3000点

今天的市场,已经是血流成河,伏尸百万。又见到了3000点。

大盘已经跌了4个点!

在这个市场里面,什么事都可以发生,某讯不也是被腰斩了吗?

市场永远是对的,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永远是涨多了就会跌,跌多了就会涨。

所以,要想在这个市场里面活着,第一是要有良好的心态。花开花落,笑看风起云涌。以一颗平常心面对一切。

不要被一些鬼故事所吓倒,也不要被一些花言巧语所迷惑。

第二,要控制好自己的仓位。不要满仓,谦受益,满招损。这是亘古不变的名言。仓位大了,遇到突发情况,自己的心态就会变坏。如果真正到了自己心仪的价格,也没有更多的资金去加仓。

让自己的仓位做到进可攻退可守。一旦满仓了,你就可被动了,哪怕你认为够低了,也不能全部满仓,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

宁可半仓挣钱,也不能满仓被套。

大的政治事件,例如战争,普京进攻乌克兰后,这一定要把自己的仓位降下来。这是常识,不确定性的因素太多了。

低位潜伏,分仓买入,控制好仓位。

市场的情绪,资金永远也不会改变。只要有人的存在,就要江湖!

一个故事的结束

市场从来就没有过“救世主”。如果你在高位买错的话,需要一年或几年的时间去纠错。例如2021年的“抱团股”,现在已经被腰斩了,假如在高位买入的话,需要翻一倍甚至更多才能回本。

“以后的市场变了,市场里大部分都会没人交易,只有这些抱团龙头会一直会涨,不要听听这些鬼故事。”

不要改变自己的交易策略:永远永远在低位,潜伏,潜伏!

市场的本质永远是资金,情绪,位置。

先学会活着,再说其它的。看看这些高位下来的抱团品种,一旦当时听了故事买进去的话,几年内的交易生涯算是结束了。

不要想到那些大品种不会跌,涨多了就会跌!

仓位管理

仓位管理十分重要,仓位的大小直接影响自己的心态,心态不好一切免谈。一旦心理大幅波动,就容易失去理智,做出错误的情绪化决策。下面谈谈仓位管理的一些方法:

  • 轻仓法:每次试错仓占总资金5-10%,可以买5-10只股票,止损3%,一次损失总资金1.5%,对了加仓5-10%,基本上1-2次就能成功,一般行情幅度在10-20%,一年搞个几次,就行了。
  • 滚动仓位:使用底仓+滚动仓的形式,比如我一开始总共开仓1手,那么达到1号目标的时候,可以平一半,留一半做底仓,另一半等价格跌下来再入,或者破新高了回踩入,然后有利润了另一半可以随时走。
  • 矩形仓位:按照固定资金比例购买股票。如果行情并没有按照我们自己预判的方向运行,如股价受市场影响下跌,就要采取逐步加仓的措施,达到摊低成本目的。但是,加仓比例是一样的,也不能凭感觉加仓,而要找前期支撑平台,如波谷、重要均线支撑、技术指标等。左侧交易,不要买在右侧,股票越跌越买,但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总体仓位,股票越涨越要减仓、锁定利润。

仓位管理的核心:进可攻,退可守

只有对目标个股进行适当的建仓后,不论涨跌,心理都是平和,开心的,而走极端重仓或者空仓,市场不配合就有可能造成较大的心理波动。钱是赚不完的,但一定亏得完。

合理的仓位配置,不能保证让你赚得更多,但一定可以让你亏得更少,心态更加平和,最后实现长期稳定复利的效果。在资本市场,先要做的是存活之后才能谈发展。赌徒式的操作,除了刺激感官的愉悦,最终都会是一败涂地。历史上的大投资家都是将风险放在首位,盈利第二。我们不应背道而驰。

之所以我们需要预留资金,永不满仓,一来是因为我们的现金流有限,需要考虑到后市可能出现好机会时手上有足够的资金买入,而不是到时干瞪眼。二来是满仓的波动太大了,下跌太刺激了,心脏受不了,因为每多一倍的仓位,就多了一倍的风险。

当亏损20%时,就需上涨25%,才能回本;

当亏损30%时,就需上涨42.86%,才能回本;

当亏损40%时,就需上涨66.67%,才能回本;

当亏损50%时,就需上涨100%,才能回本;

当亏损80%时,就需上涨400%,才能回本;

当亏损90%时,就需上涨900%,才能回本。

我们可以看到当浮亏的幅度越来越大,其回本的难度也就越来越大,超过50%时,如果不补仓,回本几乎不太可能了。

所以只有留足资金,在投资的基金出现浮亏时,及时补仓,把浮亏控制在40%以内,那么回本的可能性才有希望,否则就剩绝望了。

不为所动

当市场群魔乱舞的时候,不防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例如读读书,锻炼一下身体,如果一直盯着市场看,就会受到市场的影响。培养自己独处的能力,因为独处的时候,我们才能用心思考自己的行为,才不会被他人的观点所左右。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宁静才能致远。


价值经常迟到,全从未缺席。一时的低落或低谷,并不代表永远。

股市上有些钱是我们赚不到的,因为我们不懂;有些钱是我们不能赚的,因为我们不敢;我们能赚到的是我们明白的钱,你的认知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人永远也不能赚到认知以外的钱。只有提高自己的认知,这才是王道。

股票质押相关知识

股票质押给银行,银行会对当前的股票股价打折,如果股票跌到一定的价钱,银行会平仓。

买股票要注意股票质押风险,大股东的高比例质押。又加上市场的持续调整。所以很多质押跌至平仓线附近。如果不能补充质押、担保物,或提前赎回的话。那当时很有可能会面临被强平的风险。一旦被强行平仓,可能就会导致连锁反应。其实无论哪个,也都没离开市场的本质。比如质押到了平仓线附近。一旦不能补充质押,被动强平的话。本来就处于跌势的品种,又会加速一把。如此循环……

自己买品种时要多一个心眼:打开F10好好看看。尤其是那些高位+高比例质押的更要注意。

1:高比例 2:高位置

所以我觉得,没事可以翻翻看。

无论自己持仓还是自己相中的品种。

F10—>资本运作—>股权质押

网页捕获_19-2-2022_225750_mp.weixin.qq.com

里面会很详细的写出。记住质押的位置与数量。然后再去对照走势去看。相对低位或低比例质押我觉得还好。如果你都觉得质押比例比较高。而且质押的位置也是经过大幅拉高后的。那我觉得这样的品种,可以直接PASS掉。

高位、中位、低位的区别

《高位》

高位的主要特征:

  1. 无论从历史价格还是历史估值,目前已经处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之上。
  2. 近几年借着题材利好或预期。有过一波较大幅度的拉升。从底部震荡区域看,获利盘丰厚。哪怕有新的故事或利好出现。可增量不入场,现有的存量还继续卖出。那么价格就会出现从山顶往下开始走下坡路。很明显的特征就是。遇到利好,往往高开低走或上涨没持续性。可遇到利空,二话不说马上大阴线或再创调整新低。

《中位》

  1. 已经脱离了底部区域。无论和历史位置还是历史估值比。目前只能算是在合理区间内运行。之前有过借利好或其它因素有过一波拉升。
  2. 可拉升幅度整体看不是太大。价格始终在一个中位区间内运行震荡。之后如果必须有新的故事或利好。才能留住存量,吸引更多的增量进场。
  3. 很明显的特征就是。遇到利好单日表现后马上恢复平静。

《低位》

  1. 无论位置还是估值,横向对比都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下。公司内在基本面没任何问题,比较平稳。
  2. 目前始终在底部一个区间内有规律的震荡。那么但凡有利好或故事的话。一旦增量入场,没有获利盘和套牢盘的影响下,很容易从底部向上快速启动。
  3. 很明显的特征就是:近几年没有一次真正意义的加速拉升。

无论利好还是利空,都按自己的节奏运行。虽然调整时会小阴线持续阴跌不止。但反身向上时,总能收复失地让被套资金解套。


说一下市场:

其实每轮牛熊行情之中。市场的大格局也是如此。就拿2012年—2015年来举例。如下图,月线。

微信图片_20220210072833

有些品种,借题材利好2012年底就开始启动。虽然市场真正的“牛”是2014年底才开始的。但它在2013年底就已经提前见顶了。被腰斩后,借着市场最后的疯狂阶段再次向上。虽然又拉回到了前期高点附近。但很明显,这仅仅只能当高位反弹看。换句话说,也是沾市场的光。如果当时没有市场的狂热。可能它也不会在最后的“牛尾巴”中有所表现。直到最后,与市场形成“共振”。从哪来,又回到了哪去。一段行情的结束,一个故事的结束。


所以市场中每个品种的位置各不相同。这种格局我觉得也是比较理想的。如果低位的也都启动拉升到了高位。中位的也开始向上拉升至高位。高位的调整后又反弹到了高位的话。那么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知道该怎么走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说。经过这几年的轮番启动。有些可能买过,有些可能过错。很多早就已经脱离了底部区域。如果真到了没有可入手的品种时。那么对于我来说,可能才是最难受的。所以还是要那句话,珍惜低位的品种。

留言区:

  1. 所以这次春节前加仓怂了。不但买了传统行业,还买了破净的.
  2. 一直强调自己,静下心,好好看,认真听,尽最大努力跟上大部队的步伐。
  3. 聪明的资金永远流向低位,低吸建仓吸筹,低位、低位、低位、趴在低位和主力耗,和主力磨。珍惜低位、拥抱低位,等东风,风来了,猎也会被吹上天。

第二章:善始善终

道就是自然

什么是管理?就是配合

现代人就是太用心,太用脑,和自己过意不去。

生生不息就是生命的轮回。

什么是好死?我们是哭着回来,笑着回去。

不举手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

我对你好,那是你的造化。

天底下没有公平的事。

对没有用。错绝对不可以。(中国社会没有绝对的对,绝对的错,一切都是在变化的)

人类只有少数人是聪明的,多数人糊里糊涂。

《易经》只有八卦。

无三不成礼。

易经就是为了摆脱宗教。


第三章:人人在位都虚位以待

做任何事,记住四个字:适可而止,否则的话就是徒劳无功。

止就是艮卦。见好就收。

孔子读易经:时也,命也。世界上没有宿命论,因为你有活着。

命时固定的,无法改,你只是改“运”而已。但是没有人保证你的命好,所以要用“运”来补。

人活着如果没有苦头要吃,你活着干什么?现在你明白西欧为什么那么多人要自杀了。人活着就是要受磨炼,吃苦头。

“运”就叫运气,人活着就是一口气,运的好就叫运气好。

李笑来《七年一辈子》

  1. 只有少数人在发现自己不小心犯了错之后,马上用嘴道歉,随后开始用行动道歉,弥补,直至一切恢复原状,甚至比原来更好——这其中可能需要付出很多代价,但他们知道这是自己必须做的,否则就不再是自己。

  2. 严于律己、宽于律人。严于律己,其实等同于在提高自己的效率;严于律人,其实等同于降低自己的效率,或者用另外一个说法就是,允许他人拖累自己的效率。

  3. 高品质生活完全从停止自欺欺人开始。该自卑的时候就得自卑。

  4. 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自信,就看他是否能真心为他人的成功而毫无芥蒂地感到高兴。

  5. 想当然的念头,常常来自于周遭环境,一团乱糟糟的东西打成包,直接植入了自己的操作系统,最要命的是它们通常还处于底层,所以才想当然,所以它们的害处才不易察觉。比如,“学外语很难的!” 就是个这样的“想当然的念头”,被打包植入了我们的操作系统,乃至于我们不由自主地变傻了。

  6. 升级硬件系统就是锻炼身体,最好在教练的指导下。

  7. 类比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论,也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法。教育就像一副眼镜。戴上眼镜之前和之后,我们看到的其实是同样的世界;但带上眼镜之后,我们就能看得更清楚。教育也一样,受教育之前与之后,我们身处的其实是同样的世界;可受教育之后,我们就能看得更清楚,想得更明白,选择得更有效,行动起来更有收获……

  8. 类比的逻辑重点是“像”而不是“是”,在对新事物有了足够的了解之后再去找类比不迟。

  9. 学会任何一个概念、方法论之后,都要问自己: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这本质上来看,是一种反向类比应用。这种思考多了,会很自然地产生“穿透表象看到本质”的能力。

  10. 概念是一切知识的基石。所谓的“独立思考” 无非是:能够独立地、正确地使用正确的概念。

  11. 如何阅读一本书。你看,这么厚厚一本书,其实就那么几个概念;讲一个概念就要花费一个章节的篇幅,从结构上来看,其实讲的都一样,无非是一个接一个的概念,要说清楚它是什么,它不是什么,它和别的概念有什么异同;然后就是与它相关的方法论,比如,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怎样使用是正确的,怎样使用是错误的,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是什么…… 这些都弄明白了,一个概念就算是学透了,这些概念都弄明白了,这本书算是看懂了,就这么简单。

    • 它是什么?
    • 他和别人的区别
    • 使用范围
    • 注意事项

    具体实例

    今天学了什么呀?(明确概念)

    那 xxx 是 yyy 吗? (此概念和彼概念的区别,还是明确概念)

    那 xxx 为什么不是 yyy 呀? (概念区别)

    那 yyy 有什么用处啊?(用途)

    那我这么用 yyy 可不可以啊?(用途)

    今天有谁把 yyy 用错了啊?(用途)

  12. 所以,学习就是让自己变聪明的过程,习得那个领域中最重要的概念,琢磨清楚相关的方法论,就马上“不那么白痴了”。

  13. 概念需要更新,如“燃素”,这个概念。

  14. 聪明和智商是可以重新定义的。聪明:脑子里有很多很多(起码足够多)清楚必要的概念及其相关方法论。

  15. 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守型的(Be Good Type),一种是进取型的(Be Better Type)。这两种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做事的时候,关注的焦点不一样:固守型的人(Be Good Type)更关注自己当时的表现,更在意外界对那表现的看法;进取型的人(Be Better Type)更关注自己当时有无进步,并不在意对外界的看法;第一种人过分在意自己当时当刻的表现,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如果“感觉有可能做不好”,就直接不做了 —— 省的丢人。第二种人常常并不在意外界的看法,他们知道自己有可能做得并不好,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进步,只要下一次比这一次更好,就是他们想要的结果。他们更习惯于接受挑战,处理压力,更懂得积累的好处。显而易见,第二种人的成长空间更大 —— 他们会变得越来越聪明。我们不是天生就属于某一个类型的,都是靠积累培养出来的取向。成为一个进取型的人,就是可习得、可积累的。(成功来源于积累)

  16. 不要害怕被别人嘲笑。不要在乎被人的看法。

  17. “很多人其实是被自己慢慢吓死的……”人就是这样一种动物:心理与生理相互影响。

    总结:

    所谓的“成长”就是操作系统不断完善的过程;所谓的“重生”就是操作系统更新换代的节点;所谓的“不断再生”就是我们意识到这些操作系统更新换代的必要性,于是给自己设置提醒模式,给自己发展自动更新模式的持续动力。(比如给自己设定每七年要有一次大的更新换代……)只要你开始在意自己的操作系统效率,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关注它,而打磨操作系统的“方法论”是什么呢?
    概念上来看,我不再使用含混的“价值观”之类的词去描述自己的思考方式与过程,我用我自己定义好并且反复打磨的概念:“操作系统”。然后,我知道构成操作系统的就两样东西:概念和方法论。然后整理出一整套打磨、更新、升级的方法论去维护自己的操作系统效率 —— 这是个迭代的过程。
    通俗的讲:所谓的成长,从这个意义上描述,就是这样的:

    • 学会了哪些原本不知道的概念和方法论?
    • 哪些已有的概念和方法论被进一步打磨了?
      这很重要,因为这样的描述使得“成长”多少可被量化 —— “可量化”很重要,因为量化的结果是最好的反馈。成长从来都是需要过程的(常常是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有足够的反馈机制去激励。成长可量化了,它就有了足够的动力。而这本身,也是“成长与重生的方法论”。
    •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实践的深入,最终,你会跟我有一样的感触:一切都是学识决定的。

成功来源于积累,积累概念和使用范围、注意事项